与身体和解的六堂课——记蛋壳健康的TFCC康复之路
第一次来到蛋壳健康在上海杨浦的办公室里,杨帆老师对我展开了一连串的动作评估。当读着影像报告上记录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说“TFCC损伤”时,我也意识到那些年缺乏系统性锻炼的身体,早已在关节埋下隐患。
从七月开始跟着陈文婷老师完成做康复训练,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过去,不仅是手腕在慢慢复苏,更像是一场重新认识身体的修行。
第一节训练课的记忆至今清晰。陈文婷老师没有急着让我做高难度的动作,每次训练都安排热身-主项-冷身,整整一个小时的训练
灵活性训练从最简单的“肩胛画圈”开始。站在镜子前,手伸直,只让肩胛做顺时针、逆时针的旋转。原以为轻而易举的动作,做起来却像在挪动一块生锈的零件,每次转动就会卡住,伴随着细碎的摩擦声。“慢一点,想象腕关节里有个小轴承,你在帮它重新上油。”陈文婷老师站在我侧面,用自己的手臀同步示范,细心仔细又热切的讲解带练每个细节。
第二节课,最具挑战性的是“四点支撑”训练。跪在瑜伽垫上,双手撑地,手腕承受身体重量时,不适感会突然窜上来。“想象手掌吸在地面上,从指尖到小臂都在发力。”陈文婷老师就在我旁边,调整我的发力位置,“你看,一放松,重心就跑到尺侧了,那里正是受伤的地方在承压。”
最关键的不是有多强,而是够不够稳定和灵活。肩肱周围的小肌肉,就是我的脚手架固定器。那星期回家后,我在家自主训练动作时,能察费到自己总不自觉地用斜方肌发力代偿,原来身体早已形成了这么多隐秘的“偷懒”习惯。
今天练完第六节课,最大的感想是重新认识这具身体。原来手腕的疼痛只是表象。当我将肩肱关节练稳定,核心更稳定,胸椎腰椎骨盆更灵活以后,我找回了重新控制身体的感觉
陈文婷老师说:“康复训练不只是让伤痛消失,更是教会身体如何重回控制。”现在的我仍然每星期打羽毛球、偶尔游泳运动。当中我能感觉到身体机能的变化,發力更畅顺更通透,身体渐渐能跟上大脑。让我不禁期待继续训练帶给我的变化。